以情聚力 以行育心:高职院校辅导员视角下的师生共情与成长引领路径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幼教专业学生职业成长的陪伴者、职业素养的塑造者与人生方向的指引者,其育人实效直接决定学生培养质量与校园育人生态建设水平。本文以某高职院校幼教专业2018-2021级班级三年全程育人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实践复盘、案例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创新性构建“云端预热破冰-专业场景互动-节点情感共鸣-长效温情相守”四阶情感联结构建体系,搭建“生活适应护航-学业精进赋能-职业规划导航”三维成长引领框架,提炼“温暖底色培育-真诚品格塑造-感恩情怀涵养”职业素养培育路径,深入解构辅导员“情感陪伴者”“精准引导者”“双向成长反思者”的三重角色内核,最终形成“情感为基、引领为核、价值为魂”的幼教专业特色育人模式,为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升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创新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师生共情;成长引领;幼教专业;全程育人;职业素养

  一、引言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纵深推进(教育部,2019),高职院校已从传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阵地,升级为兼具“技能传授、人格塑造、价值引领”的综合育人平台。辅导员作为连接学校与学生的核心枢纽,其工作范畴早已突破传统管理边界,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情感支撑者、人生规划者与价值引领者。尤其对于幼教专业学生而言,其未来职业岗位对“爱心、耐心、责任心”的核心诉求,决定了辅导员的言传身教、情感浸润与素养培育,对学生职业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

  本文以某高职院校幼教专业2018-2021级班级三年全程育人实践为研究载体,结合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情感沟通、分阶段成长引导、职业素养培育等方面的典型案例,深入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通过特色化情感联结构建提升育人温度,通过精准化成长引领强化育人实效,通过持续性自我反思实现育人能力进阶,最终形成适配幼教专业特色的育人路径,为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与育人工作创新提供实践参考。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实践的核心维度:情感联结、成长引领与自我进阶

  (一)情感联结构建:“四阶递进”模式下的共情育人实践

  情感赋能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的核心抓手,更是契合幼教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关键路径,既能有效破解新生“融入难”问题,更能为其职业爱心与责任感培育奠定基础。结合某高职院校幼教专业2018-2021级班级三年育人实践,情感联结构建形成“云端预热破冰-专业场景互动-节点情感共鸣-长效温情相守”的四阶递进模式,实现学生成长全周期的情感浸润。

  新生入学筹备阶段,辅导员创新开展“云端预热”工作,通过班级微信群实施“一对一”个性化线上破冰沟通,精准记录学生兴趣特长、性格特质及职业初步规划;入学后第一时间召开“遇见幼教·筑梦青春”主题班会,通过“自我介绍+职业愿景分享+小组互动”等环节,快速搭建师生、生生初识的情感桥梁,让学生在陌生环境中迅速获得归属感。日常育人过程中,辅导员摒弃刻板说教式管理,以“沉浸式陪伴”深度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与专业学习:每日清晨走进文化长廊陪伴学生开展幼教专业晨读(如幼儿教育政策解读、经典绘本赏析),每周定期走访琴房跟踪幼儿歌曲弹唱、即兴伴奏等专业技能练习进度,主动参与学生自主策划的操场文艺晚会、“幼教技能展示”主题班会等校园活动,在场景化互动中全程见证学生从青涩懵懂到成熟自信的蜕变。2018年圣诞祝福贺卡、2019年“遇见十年后的幼教自己”主题班会、2020年毕业前最后一次元旦联欢晚会等特殊节点的情感深耕,进一步凝聚师生情谊,最终形成“相亲相爱的‘幼教’一家人”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后续成长引领与素养培育筑牢情感根基。

  (二)成长引领实践:“三维发力”框架下的精准育人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与职业认知定型的关键期,对幼教专业学生而言,三年校园时光既是专业技能积累的黄金期,更是职业素养塑造的关键期。辅导员的成长引领需立足“校园适应-社会衔接”的全周期需求,构建“生活适应护航-学业精进赋能-职业规划导航”的三维发力框架,实现精准化、全方位的成长导航。

  生活适应层面,辅导员以“过来人”与“知心朋友”的双重身份开展引导,结合自身生活与工作感悟传递“无论遇到多大坎,最后都会熬过去”的生活智慧,鼓励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矛盾等困惑时学会自我调节与相互支持;针对部分学生初入校园的迷茫情绪,建立“每周谈心日”机制,通过一对一沟通及时疏导心理困惑,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节奏。学业精进层面,聚焦幼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场景化+个性化”学业指导:通过跟踪晨读背记、琴房练琴、教案设计、模拟授课等日常学习场景,针对性指导学生扎实掌握幼儿歌曲弹唱、幼儿故事讲述、幼儿活动设计等核心专业技能;建立“强弱结对”学业互助小组,引导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扶基础薄弱同学,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为学生未来胜任幼教岗位筑牢专业根基。职业赋能层面,紧密结合幼教行业发展趋势与幼儿园岗位实际需求,开展精准化职业引领: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线上分享职场经验、组织本地优质幼儿园实地参观学习、开展“幼教职业规划工坊”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幼教职业观;以“人生没有一段想起来就热泪盈眶的奋斗,记忆也会因此变得苍白”为激励,引导学生坚守幼教职业初心;毕业离别之际,进一步强化价值引领,提出“做温暖的人、做真诚的人、做感恩的人”的具体要求,为学生走向社会、胜任幼教岗位提供清晰的精神指引与素养标准,助力其实现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平稳过渡。

  (三)自我反思提升:“双向赋能”视角下的育人能力进阶

  辅导员的育人过程并非单向的价值输出,而是“师生双向赋能、协同成长”的动态过程。在三年幼教专业班级育人实践中,辅导员始终以“反思者”的清醒姿态审视自身工作,正视“陪伴学生时间分配不均、对个别内向学生关注不够周全、专业育人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实际不足,通过“月度实践复盘-季度问题梳理-年度方法优化”的闭环机制,持续完善育人方式方法。这种常态化自我反思不仅体现了辅导员的责任担当,更构建了良性的师生成长生态:学生的真诚反馈(如主题班会后的匿名建议、毕业留言中的真实期许)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成为辅导员优化工作的直接动力;辅导员的自我完善与持续进步,也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不断精进”的良好榜样,实现“育人者先育己”的自我超越。师生间的相互成就、双向滋养,成为辅导员育人工作持续优化、能力不断进阶的核心动力。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实践的现实启示:构建适配专业特色的育人逻辑

  (一)情感赋能为基:打造“专业适配+场景融合”的沉浸式育人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与多元化需求,其成长过程中既需要专业技能指导,更需要情感关怀与价值认同。辅导员育人实践启示我们,情感赋能是提升育人实效的基础前提,而对于幼教专业学生而言,情感赋能更需贴合其职业素养培育需求,实现“专业特色与情感育人”的深度融合。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需打破“单一沟通”的情感联结模式,通过深度参与学生专业学习场景(如晨读、琴房练习、教学实践)、精准对接特殊节点情感需求(如节日祝福、学业挫折、职业迷茫)、耐心倾听学生心声诉求等方式,打造“情感共鸣+专业引领”的沉浸式育人场景,让学生在情感滋养中同步培育职业爱心、耐心与责任感,实现“情感育人”与“职业素养培育”的同频共振。

  (二)精准引领为核:建立“需求导向+专业适配”的个性化育人体系

  辅导员的成长引领需摆脱“一刀切”的传统模式,立足学生专业特色与个性化成长需求,实现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对于幼教专业学生,成长引领需紧密围绕幼儿教师岗位核心素养要求,将“温暖、真诚、感恩”等职业品质培育融入生活引导、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全过程,实现育人工作与行业需求、岗位标准的精准衔接;针对学生从“新生适应期”“学业提升期”到“职业准备期”的不同阶段需求,构建“阶段性目标+个性化方案”的成长引领体系,兼顾生活智慧传递、专业技能提升与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应对未来职场挑战的综合能力。这要求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既要深入研读幼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握学前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又要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以扎实的专业能力支撑精准育人实践。

  (三)教学相长为要:构建“反思驱动+反馈闭环”的良性育人循环

  辅导员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学相长”理念的践行与良性育人循环的构建。育人实践中,辅导员需打破“单向育人”的思维定式,树立“师生双向赋能”的理念,既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职业操守、专业能力、人格魅力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又要善于从学生身上汲取成长力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化表达。同时,需建立常态化师生沟通反馈机制,通过“线上小程序建言+线下季度座谈+毕业匿名问卷”等多元方式,及时收集学生对育人工作的意见建议,动态调整育人策略与方法,形成“育人实践-反思改进-能力提升-优化育人”的闭环机制,持续提升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结论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育人工作的一线实践者,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尤其对于幼教专业而言,辅导员的情感培育、成长引领与素养塑造,对学生职业人格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某高职院校幼教专业2018-2021级班级三年全程育人实践的系统梳理发现,辅导员通过构建“云端预热破冰-专业场景互动-节点情感共鸣-长效温情相守”的四阶情感联结模式、实施“生活适应护航-学业精进赋能-职业规划导航”的三维精准成长引领、坚持“双向赋能”的持续性自我反思,成功实现了“以情聚力、以行育心”的育人目标,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了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成长蜕变,培育了适配幼教岗位需求的核心职业素养,更实现了自身育人能力的专业化进阶。

  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工作,需始终坚持以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为核心的理念,立足专业特色,将情感赋能、精准引领与教学相长有机融合,既要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情感陪伴者”“精准引导者”,也要做好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者”“进阶者”。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创新性,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幼教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未来,高职院校辅导员还需进一步探索数字化育人、协同化育人等创新路径,结合时代发展与学生需求,持续丰富育人内涵、提升育人质量,让育人工作更具温度、更有深度、更富实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2019)

  [2] 《作家天地》基于OBE理念“多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婴幼儿生活照护课程为例2025.

  (作者: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阳润红)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欧联华文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eztchdzx@163.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