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方文化城寓故事非遗国潮大赛的热潮席卷而来,非遗文化与国潮品牌的碰撞正激荡出别样火花。在北京王府井,吴裕泰冰淇淋窗口前的长队蜿蜒曲折,茶香与奶香的交融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天津桂发祥十八街的研学课堂上,观众亲手触摸麻花制作的非遗技艺;青岛啤酒博物馆的外墙上,3D光影秀让百年品牌在科技中绽放光彩。这场赛事与当下老字号的创新实践交相辉映,见证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鲜活生命力。

老字号是镌刻民族记忆的"金字招牌"。截至目前,我国中华老字号数量已增至1455个,年营业收入超2万亿元,成为文旅消费的重要拉动力量 。对国人而言,稻香村的时令糕点是节日的符号,六必居的酱菜是家乡的味道,这些"日用而不觉"的品牌早已融入生活肌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记忆。正如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何亚东所言,老字号兼具极高的经济价值与丰富的文化价值,是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瑰宝。

"老"的底蕴是根基,"新"的表达是生命力。在创新之路上,老字号正以多元姿态拥抱年轻世代:三元食品以"北京市牛奶公司"为主题打造复合型体验空间,复古玻璃瓶鲜奶让年轻人重拾儿时味道;一得阁通过场景交互设计升级品牌体验,猪小福形象的年轻化调整圈粉无数;胡同文化糕点、养生咖啡、酱油厂文创园等跨界产品不断涌现,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数据印证着这份吸引力——2024年老字号消费者中90后占比达40%,00后下单量同比激增95% ,抖音平台上老字号相关视频年播放量超4900亿次,销售额同比增长150%。

新场景构建让老字号从历史符号变为生活体验。上海华山263老字号品牌馆里,VR技术让凤凰自行车承载着游客穿梭于时空变迁;北京龙顺成的红木技艺、仿膳茶社的宫廷糕点通过互动体验走进大众;浙江"老字号国潮数字产业园"、山东"中华老字号直播基地"中,掌门人亲自直播带货,让非遗技艺在镜头前绽放光彩。正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吴丽云所言,多元场景构建是增强消费者黏性的关键,让老字号成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旅游打卡点。

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是老字号的"传家法宝"。在山东非遗文化体验馆,掐丝珐琅、木版年画等体验活动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参与者;河南开封百年白记的老师傅用木槌捶打花生糕,让薄如蝉翼的非遗美食成为可品尝的文化记忆。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指出,守正创新是老字号的出路所在,既要坚守传统技艺与工匠精神,又要以新工艺、新设计破解"老化"难题。

从非遗国潮大赛的创意交锋,到老字号嘉年华的全年联动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正书写着文化传承的新篇章。当百年技艺遇上国潮表达,当历史品牌链接数字时代,这些承载民族记忆的老字号必将在守正创新中持续焕发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消费场景中生生不息。(万瑜 詹冬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