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绍君:关于人生的基本问题(二十七)

  第二十九章 人为什么活着

  第三节 为了承担好自己的角色而活着

  人活着为什么?前面我们已从总体上谈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将具体从为了承担好自己角色的角度来谈谈其内涵价值与目的意义。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我们会有不同的身份与角色,就是在同一时期、同一阶段,我们也会有不同的身份与角色,其中,有的身份角色重要,有的身份角色不重要,但不管何种角色,也不管重要还是不重要,更不管境况如何,我们都要承担好自己的各种角色,切实担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在责权义利的经纬中编织自己的生命图景及人生深度与意义。

  宇宙如幕,众生登台。有人终其一生在台下徘徊张望,茫然不知己身为何而来;有人却在命运的聚光灯下挺直脊梁,以生命为誓词向天地宣告——生而为人,便当以铁肩担起命中注定的角色,在时代的舞台上,演好这场不容重来的壮阔史诗!你看那浩渺星河:晨星不因微弱而敛辉,恪守指引破晓的使命;地球不因孤悬而惰转,肩负孕育文明的巨担;就连深谷幽兰,亦不忘以暗香履行对春天的诺言。

  天地万物,各承其责,方成宇宙磅礴之交响。而人之为人的高贵,正在于对这角色使命的清醒觉知与毅然担当!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从思想巨擘到乡野耕夫——每个角色都是历史织锦中不可替代的金线。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万世师表”的角色沥血;杜甫漂泊悲吟,是为“黎民喉舌”的角色椎心;母亲灯下缝补,是为“血脉守护”的角色燃尽温柔。角色无大小,惟担当时,渺小身躯便接通了天地正气;尽责处,平凡生命即迸射出神性光芒!这担当,是荒漠行者的压舱石,纵使狂沙漫天亦不迷航向;是暗夜航船的守望灯,哪怕浊浪滔天仍为同道引路;更是文明长河的接力棒,让先贤热血在我们脉管中奔涌,令后世星火在我们掌心点燃。当我们挺起脊梁担起角色千钧之重时,我们便不再是孤立的个体——我们的双肩扛着过往的荣光,我们的脚步踏响未来的回音,我们的每一次躬身力行,都在为人类精神的圣殿添砖加瓦!

  人生在世,非孤岛悬置,而是深嵌于一张庞大、复杂且不断演化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这张网络,由无数纵横交错的“角色”丝线编织而成。我们自呱呱坠地起,便被动或主动地承接着各式各样的角色:儿女、学生、朋友、伴侣、父母、员工、领导、公民、邻居、特定职业者、兴趣群体成员……这些角色并非空洞的标签,它们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期待、伦理规范、功能职责以及情感联结。于是,“为了承担好自己的角色而活着”这一命题,便超越了个体生存的本能,指向了一种深刻的社会性存在方式和意义追寻。它要求我们不仅关注“我是谁”,更要追问“我应为谁,应为何事”,并在这种持续的追问与实践中,锚定生命的坐标,拓展生命的宽度与深度,最终在责任的履行中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我们要想真正为承担好自己的角色而活着,就必须深刻理解领悟以下几点:

  一、角色是社会赋予的框架与自我实现的舞台

  理解“为了承担好自己的角色而活着”,首先需要厘清“角色”的本质及其与个体生命的关系。

  (一)角色的社会建构性。角色是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时代背景共同塑造的产物。它规定了在特定社会位置上的人,应具备的行为模式、权利义务、价值观念乃至情感表达方式(即“角色期待”)。如“父母”角色蕴含着抚养、教育、关爱的责任;“医生”角色要求专业、仁心、救死扶伤的职业伦理;“公民”角色则包含遵纪守法、参与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义等内涵。这些期待是社会得以有序运转、文化得以代际传承的基础。

  (二)角色的个体内化与实践。角色并非外在的强制枷锁,而是个体通过社会化过程(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媒体等)逐步内化认同,并在具体情境中主动诠释、实践和塑造的对象。每个人在扮演同一个角色(如“教师”)时,都会融入其独特的个性、经历、价值观和创造力,赋予角色个性化的色彩。因此,角色既是社会赋予的框架,也为个体提供了展现才华、表达价值、建立身份认同和自我实现的舞台。

  (三)角色的多重性与动态性。现代人同时承担着多重角色(角色集),并在不同情境间切换。这些角色可能和谐共存,也可能产生冲突(如“工作狂”角色挤压“家庭”角色)。同时,角色内涵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社会发展、个人生命周期(如从“学生”到“职场人”到“退休者”)而动态演变。个体需要不断学习、调整和适应。

  因此,“承担好自己的角色”,绝非机械地服从外部指令,而是深刻理解角色的社会意义与伦理内核,主动地、创造性地、负责任地履行其赋予的职责,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贡献的双向奔赴。

  二、为了承担角色而活是人生价值的基石与意义的源泉

  将“承担好自己的角色”提升到人生核心动力的高度,其合理性源于深刻的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基础。

  (一)社会存在与秩序维系的根基。社会如同精密机器,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齿轮。当个体都能恪尽职守,履行好自身角色的核心职能(如生产者提供产品与服务,教育者传递知识塑造人格,维护者保障安全与公正),社会系统才能有效运转,公共福祉才能得以创造和维系。个体的角色履行,是对社会契约的遵守,是对集体生活的承诺,是文明大厦得以矗立的基石。忽视或怠惰于角色责任,不仅损害自身信誉,更可能侵蚀社会信任与合作的基础。

  (二)个体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1,能力锻造与潜能激发。深入承担一个角色,必然要求持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磨练意志品质(如责任感、耐心、毅力、协作精神),应对各种挑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个体能力提升、潜能被激发的过程。精湛的工匠、睿智的学者、仁爱的医者,其卓越无不是在长期专注的角色实践中淬炼而成。2,贡献感与价值确证。当个体通过履行角色职责,切实解决了问题、帮助了他人、推动了事业、服务了社会,便会获得一种深刻的“贡献感”和“有用感”。这种因角色履行而产生的正向反馈,是确认自我价值、建立自尊自信的核心来源。它超越了狭隘的自我满足,指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价值认同。3,身份认同与归属感建立。角色是构成个体社会身份的核心要素。通过认真承担“母亲”、“工程师”、“社区志愿者”等角色,个体不仅明确了“我是谁”,更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与角色关联的群体(家庭、职业共同体、社区)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结和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抵御孤独、获得社会支持、体验生命温暖的重要保障。

  (三)意义感的稳定锚点。在价值多元、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个体常陷入意义迷失的困境。“为了承担好自己的角色而活着”,提供了一种相对清晰、稳定且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意义框架。它告诉个体:你的生命意义,就在你每日面对的职责之中,在你对身边人的影响之中,在你对社会微小但切实的贡献之中。这种扎根于具体实践的意义感,比抽象的理念或飘渺的远方更真实可感,更能赋予日常生活以重量和光辉。

  (四)伦理道德的践行场域。角色天然蕴含着伦理要求。承担好角色,本质上就是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践行诚信、仁爱、公正、责任等普世伦理价值。孝敬父母是“孝”的体现,忠于职守是“信”的实践,公正执法是“义”的彰显。角色责任是道德从抽象原则走向具体行动的桥梁。

  三、 如何承担好角色是实践的原则、智慧与挑战

  承担好自己的角色绝非易事,它是一项需要智慧、勇气和持续修炼的艺术。其核心在于在多重张力中寻求动态平衡:

  深刻理解与认同。承担的前提是理解。需要深入探究所承担角色的:1,核心职责与边界。明确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避免角色模糊或越界。2,内在伦理精神。超越表面的行为规范,把握角色背后的价值灵魂(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3,相关者的合理期待。理解服务对象(如客户、患者、学生)、合作者、社会对角色表现的合理期望。4,自我能力与局限。客观评估自身能力、资源、精力,设定现实可行的目标。

  (二)全情投入与专业精进。1,专注与敬业。在角色履行时保持专注,心无旁骛,追求“匠人精神”。2,持续学习。角色内涵不断变化,需保持开放心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3,追求卓越。不止于“完成”,更要追求“做好”、“做精”,在专业领域内不断突破。

  (三)平衡多重角色冲突。这是现代人最普遍的挑战。1,优先级管理。明确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情境下各角色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孩子年幼时,“父母”角色可能需要更多倾斜;重大项目攻坚期,“职业”角色可能暂时优先。2,设定清晰边界。学会说“不”,保护关键角色的时间和精力(如工作与家庭间的物理和心理区隔)。3,寻求协同与整合。探索不同角色间的连接点,使其相互促进(如将工作中的沟通技能用于家庭关系维护)。4,有效沟通与协商。当角色冲突难以避免时,坦诚沟通,寻求相关方的理解和支持(如与上司沟通家庭困难,与家人沟通工作压力)。

  (四)坚守伦理与应对困境。1,伦理抉择。角色履行常面临道德困境(如医生面对无力支付费用的危重病人,员工发现公司不道德行为)。承担好角色,意味着在困境中坚守核心伦理价值,有时需要巨大的勇气承担后果。2,抵制诱惑与压力。面对权力、金钱、人情等可能诱使偏离角色职责的因素,保持定力,恪守本分。3,在规则与人情间寻求智慧。角色规范是普遍的,但具体情境是特殊的。承担好角色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遵守规则内核的前提下,展现人文关怀和情境智慧(即所谓的“通情达理”)。

  (五)关注自我关怀与可持续发展。“承担好”不等于“牺牲殆尽”。1,警惕角色过载与耗竭。持续高压、过度付出会导致身心俱疲(职业倦怠、家庭关系紧张),最终损害所有角色的履行能力。2,维护身心健康充足的休息、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积极的社交是长期承担角色的基础保障。3,滋养内在精神。通过阅读、思考、艺术、自然、信仰等方式,为自己充电,保持精神世界的丰盈与活力,避免沦为角色的“空心”工具。4,允许不完美。人非圣贤,总有局限和失误。承担好角色,意味着在尽力而为的同时,接纳过程中的不完美和阶段性失败,从中学习而非自我苛责。

  四、内在平衡是角色承担与个体自由、本真性的辩证统一

  强调“为了承担角色而活”,常引发对个体自由和本真性被压抑的担忧。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的辩证思考:

  (一)责任是自由的应有之义。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强调“人注定自由”,但这种自由并非为所欲为,而是伴随着沉重的责任。选择承担某个角色(如结婚、选择职业),就意味着选择接受与之伴随的责任约束。真正的自由,是在认清角色责任的前提下,依然选择承担并为之负责的勇气。逃避责任,看似获得了“自由”,实则陷入更大的迷茫和无根状态。

  (二)角色是自我表达的载体而非牢笼。本真性并非指脱离社会关系的“纯粹自我”,而是指个体在理解、内化并创造性地实践社会角色的过程中,融入自身独特的理解、情感和价值判断,使角色的履行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一个“本真”的教师,是在深刻认同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去点燃学生;一个“本真”的艺术家,是在掌握技艺规则后,表达独特的情感和思考。角色框架为自我表达提供了结构、方向和受众。承担好角色,恰恰是更高层次上实现本真性的途径

  (三)在履行中实现超越。当个体全身心投入角色,追求卓越,达到“心流”状态时,会体验到一种忘我而又高度充实的境界。此时,外在的职责要求与内在的激情动力融为一体,角色不再是外在负担,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通道。这种“忘我”恰恰是更高层次的“真我”显现。

  (四)角色的选择权与重塑权。虽然有些角色(如血缘关系)是给定的,但个体在人生道路上面临着诸多角色的选择权(职业、伴侣、生活方式等)。同时,个体也拥有在既定框架内重新诠释、创新甚至部分重构角色的能力(如重新定义“父亲”的角色内涵)。这种选择和重塑的能力,正是自由与本真性在角色承担中的体现。

  因此,“为了承担角色而活”并非否定自由与本真,而是在承认社会性和责任性的前提下,探索如何在角色履行中实现个体自由、创造性与生命本真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一种动态的、充满张力的平衡艺术。

  五、超越与升华是角色承担的精神维度与终极关怀

  “承担好自己的角色”不仅是世俗生活的法则,也蕴含着深刻的精神维度和通往更高人生境界的可能:

  (一)由“小我”走向“大我”。专注履行角色职责的过程,尤其是那些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角色(如医护、教育、公益、公共服务),天然地引导个体将注意力从狭隘的“小我”欲望(名利、享乐)转向更广阔的“大我”关切(他人福祉、社会进步、环境责任)。这种视角的转变,是精神成长和格局提升的关键。

  (二)在日常中见神圣。许多宗教和哲学传统都强调,神圣性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含在平凡的日常职责中。禅宗讲“砍柴担水,无非妙道”;基督教新教伦理视“天职”为荣耀上帝的方式;儒家强调“尽伦尽职”即是“下学而上达”的功夫。当个体以虔敬、专注、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项职责,无论多么微小,都能体验到一种庄严感和意义感,平凡的工作被赋予了神圣的光辉。

  (三)在奉献中体验无我之乐。当角色承担超越功利计算(如为了名利),纯粹出于对角色本身价值的认同、对服务对象的关爱或对职责的敬畏时,个体会体验到一种“无我”的愉悦。这种愉悦源于超越了个体得失的局限,与某种更宏大的价值或存在相连接。父母无私的奉献、志愿者不求回报的付出、匠人对作品极致的追求,常能触及这种境界。

  (四)作为生命修行。将承担角色视为一场生命的修行。每一次尽责,是磨练心性(如耐心、毅力、宽容);每一次面对冲突,是修炼智慧(如抉择、平衡);每一次抵制诱惑,是坚定品格;每一次服务他人,是扩展仁爱。角色场域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锻造灵魂、提升境界的资粮。最终的目标,是在圆满履行各种角色的过程中,成就一个更完善、更通达、更有力量也更慈悲的自我。

  (五)面对终极局限的坦然。认识到即使全力以赴,个体在时间、能力、资源上仍有根本局限,不可能完美无缺地承担所有角色。承认这种局限,不是放弃努力,而是学会在有限中尽力而为,接纳不完美,并将未能完成的责任坦然托付(如托付给继任者、时代发展或更高的信念)。这种对局限的认知与接纳,是成熟和智慧的表现。

  六、要在承担角色责任的经纬中,编织独一无二的生命华章

  “为了承担好自己的角色而活着”,这并非一个压抑个性的训条,而是一条通向生命深度、广度与崇高意义的切实路径。它要求我们:

  (一)清醒认知。看清自身所系的角色经纬,理解其意义与要求。

  (二)勇敢担当。不逃避、不推诿,以主动负责的态度拥抱职责。

  (三)智慧平衡。在多重角色、责任与自我之间寻求动态和谐。

  (四)持续精进。在履行中学习、成长,追求专业与伦理的双重卓越。

  (五)内在超越。将责任升华为奉献,在日常中体悟神圣,在有限中追求无限。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虚无缥缈的远方,而在于脚下这片由角色责任铺就的坚实土地。当我们认真对待作为子女的孝道、作为伴侣的忠诚、作为父母的慈爱、作为职业者的专业、作为公民的良知……我们便是在最具体、最真实的层面,书写着生命的价值,回应着存在的叩问。

  每一个被认真承担的角色,都是生命之树上结出的果实;每一次负责任的行动,都在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微小而确定的光亮。正是在这看似平凡的角色承担与责任履行中,我们不仅构筑了社会的基石,更在责任的经纬中,以独一无二的方式,编织出属于自己生命的、深刻而华美的篇章。这,或许就是“为承担角色而活”所指向的,那既朴素又崇高的人生真谛。

  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生存角色,从自然人角度来说,人只是个体,自己吃好睡好玩好乐好就是全部,为生存而生存,为活着而活着,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自然生,自然活,自然死,无关乎他人,这与其他一般动物无异,活着也就无所谓意义,这样活着和死去并无多大区别。但人是高级动物,具有鲜明的群居性、组织性、团体性即社会性,人更多的是社会人,社会性则会赋予每个人一定角色和定位,这就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责任和使命。我们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完成好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这样才不会枉为人生。

  首先,我们是父母的儿女。父母把我们生育养育不容易,我们要为他们好好活着,要努力用好的成长、好的作为来报答他们,如果我们有个三长两短或什么意外或什么不好的事,最难过最痛苦的是他们,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全部,是他们的希望与传承,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不为别人只为父母,并要活出人样来,让父母满意,让父母微笑,我们千万不能辜负了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与期待!大家都知道《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脍炙人口的励志歌中有这么两句歌词:“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这唱出了人们内心的真挚情怀,所以,我特别喜欢这首歌,也是我逢聚必唱的保留曲目。

  其次,我们都是老师的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一路走来都是在老师呕心沥血辛勤裁培下逐步成长成熟起来的,他们都希望我们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对世界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了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殷切期盼,我们必须好好活着并有所作为,不能让他们失望,更不能辜负他们对我们的辛勤培育!我们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作为老师的最大欣慰就是桃李满天下!

  我们也会成家,也会有自己的爱人、小孩,我们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安全责任保障,更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如果我们出了什么意外或不幸,最受伤害和影响的就是他们,所以,为了自己的爱人和小孩我们必须好好活着。

  我们必定是某个单位或团队的工作人员、中层、领导成员或主要领导,我们要为我们的单位、团队负责争光,要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必须好好工作,好好活着,一有闪失将会对单位和团队组织造成损失和伤害。同时,单位组织和领导对我们培养指导也付出了心血与汗水,我们不能辜负了他们对我们的栽培、关心与帮扶。

  第五,我们作为国家公民,社会成员,还要尽到自己的公民责任和社会义务,要为国家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任何一个公民和社会成员发生不幸和意外都会给国家和社会发展事业带来或大或小的损失和影响,无论你行还是不行,成功还是不成功,如果你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就必须尽职尽责好好活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大众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六,如果你是个国家公职人员,更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树立积极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领人民群众珍爱生命,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好好生活、健康活着。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和人格力量带领人民群众和我们的社会向上向好向前发展。

  总之,不管是谁,都离不开真实地活着,除非你死亡。活着就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人活着是因为责任,“责任”二字重如山,我们一生下来就被赋予重任:我们出生,就有了对父母的责任;上学了,有了对老师的责任;工作了,有了对老板对单位的责任;结婚了,又多了一个对爱人的责任;有了孩子,还要对孩子负责。生命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别想独占自己的生命。因为责任,所以活着。为了父母的微笑,为了老师的期盼,为了自己的职责,为了职业的顺遂,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人民为了世界和人类共同事业的兴旺发展,我们必须用情用力履职尽责努力承担好好活着。

  活着,是为了变得更好,而不是变成自己或别人不喜欢或讨厌的样子。活着,就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就要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就该做正能量的事。人活着,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和不同的责任使命。孩子时,我们为了有好成绩,能够考上好大学,为父母争光,为自己有好的前程;毕业后,我们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有好的收入,而后,寻觅到心仪的爱人;成家后,我们为了给家庭创造更好的环境,努力拼搏,想挣更多的钱,供养家里的老小;当了父母后,我们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想把最好的给他们,想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年老时,我们要安度晚年,保养保重好自己,不想麻烦孩子,自己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尽量不打扰影响孩子的生活。一句话做人事尽己职,履行好自己的角色责任,为他人、家人、单位、社会、国家、世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写到此,可能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为承担好自己的角色而活着?苍穹之下,星河奔涌,万物皆有其位,众生各司其职。晨星不僭越引路之责,江河不忘却东流之志,连深谷苔痕亦以寸绿履行对春光的誓言——宇宙这部浩瀚史诗的磅礴运转,正建立在每个存在都恪守角色本分的庄严秩序之上!生而为人,若不知己身为何而来、该往何去,纵有七尺之躯,亦不过是游荡在天地间的失魂躯壳;唯有认清角色、担起使命,渺小生命方能在永恒时空中刻下不可磨灭的坐标。你看那文明长河奔流不息:神农尝百草毒瘴缠身时,他担起的是族群存续的拓荒者之责;杜甫于破碎山河中长吟“安得广厦千万间”,他扛起的是苍生血泪的代言者之担;母亲在昏灯下以银针缝合破衣,她履行的是血脉星火的守护者之诺。历史从不由虚无书写,而由亿万清醒担当者以脊梁为笔、以血汗为墨共同铸就!当我们拒绝角色的重量,便是亲手折断文明传承的链条;当我们挺膺担当,便接通了贯穿古今的精神血脉,让孔孟之风在我们袖间鼓荡,让先烈热血在我们脉管奔涌。

  承担角色,是生命对抗虚无的终极救赎。若无角色锚定,人生便如断线纸鸢,在欲望与迷茫的狂风中飘零:商贾若只求锱铢,便沦为金钱的囚徒;学者若醉心虚名,便背叛真理的圣殿;为政者若漠视黎庶,便成了冠冕下的朽木。唯有以角色为北斗,才能在混沌中劈出航路;唯有以担当为压舱石,才能在风暴中稳驭人生之舟!当快递员视每份包裹为信任的托付,当教师把讲台当作文明的祭坛,当工匠将器物雕琢成时间的证词——他们便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平凡处绽放神性光芒。

  更深邃的是,角色担当让我们从“小我”的牢笼中破壁而出。农民躬耕陇亩,他滋养的是民族的脾胃;工人焊接钢骨,他锻造的是时代的筋骨;我们此刻伏案笔耕的每一个字,都可能点燃某个迷途者的心灯。当我们全力演好命中角色时,便不再是孤岛——我们的汗滴汇入人类进步的洪流,我们的微光融入文明不灭的星河。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担起的是三分天下的棋局;特蕾莎修女跪地洗涤溃烂伤口,担起的是对人类尊严的终极捍卫。这些闪耀青史的身影,无不是将角色使命淬炼到极致的光辉典范!

  天地不言,自有其律:行星偏离轨道则宇宙崩解,细胞放弃职责则生命消亡。生而为人,承角色而生,为担当而活,这是铭刻在万物基因中的神圣契约。当我们为父则如山,为师则如烛,为匠则如尺,为士则如剑——在每一个角色中倾尽赤诚的刹那,我们便参与了宇宙庄严的创世交响,以有限之躯触碰了无限永恒。这担当,让飘忽的生命有了重量,让短暂的旅途有了回响,让渺小的个体成为撑起人类圣殿的梁柱!当百年回首,我们可以坦然宣告:我未曾辜负这具血肉之躯承载的天命——因为我已用全部热忱,在天地间演好了独属于我的、不可替代的壮美角色!

  苍穹如鼎,万物为薪。若问我们为何要为担起角色而活?只因天地间从无孤悬的星辰,文明长河永不流淌无根的浮萍——每个清醒承接命运角色的生命,都是宇宙宏图不可或缺的经纬,是人类史诗生生不息的密码!若星辰懈怠其轨,则天河溃散;若江河拒赴沧海,则大地成泽——宇宙之壮美,正在于兆亿角色各司其职的庄严共舞!生而为人,担角色以立世,非命运的桎梏,恰是天地赐予的最高自由:它让我们渺小的生命挣脱浮萍之轻,在永恒的时间之壁上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天宇如幕,众生登台。星辰不僭其位,故能列宿成章;江河不忘东流,遂成浩瀚汪洋;蝼蚁尚知衔土筑穴,蝼蛄犹懂彻夜长鸣——宇宙这部无字天书的恢弘秩序,正在于万物各安其位、各尽其责的庄严担当!我们生而为人,若逃避角色之重,便如断缆之舟,在虚无的漩涡中空转;唯有扛起命中注定的使命,渺小生命才能接通天地正气,在永恒时空中刻下不可磨灭的坐标。我们之所以要为承担好自己的角色而活着,主要基于以下缘由:

  一是因为角色是灵魂锚定存在之海的巨桩。当人类在虚无之渊沉浮,角色便是那破浪而来的方舟:农民俯身大地,麦浪便翻涌成文明的根基;教师执笔灯下,墨痕即熔铸为未来的脊梁;母亲怀抱婴孩,体温正传递着万载不熄的人性星火。不担角色者,如断线纸鸢飘零于狂风,纵有七窍玲珑心,终将在存在的迷雾中碎为齑粉。唯有肩扛角色千钧之重,灵魂方知从何处来,向何处去——这担当,是混沌中劈开的光,是漂泊者望见的岸!

  二是因为身份是人们行走江湖奋斗社会的明证。当众生迷失于欲望迷阵:商人若只逐锱铢,终成金枷下的囚徒;学者若醉心虚名,便是真理圣殿的叛徒;为政者若背弃苍生,不过冠冕包裹的朽木。唯有身份如北斗悬天——农人俯身,以五谷履行对大地的契约;医者执刃,以银针承接生命的重托;我们此刻笔耕,便是为文明星火添薪的执炬者!诸葛亮的羽扇指向三分天下,特蕾莎的破纱丽裹住人类尊严——他们以身份为碑,在飘摇乱世中竖起不灭的灯塔。

  三是因为担责是凡躯接通神性的秘径。担责在逃避者眼中是枷锁:养家糊口的重压,案牍劳形的疲惫,救死扶伤的艰险;担责在担当者手中是权杖:血脉延续的圣火,文明书写的刻刀,敬畏生命的祭坛。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非无情,乃知九州泛滥之际,“治水者”角色重于泰山;特蕾莎弯腰抱起垂死者,非圣愚,实悟众生平等之时,“侍奉者”使命贵逾冕旒。当凡人将角色淬炼成信仰,扫帚可净乾坤,针线能补天穹——卑微处最见神性光芒!

  四是因为共业是个体汇入永恒的洪流。人类文明非神祇所赐,实乃万千角色以血汗浇筑的圣殿:铁匠铺中四溅的火星,点燃了工业革命的惊雷;敦煌洞窟摇曳的油灯,照亮了艺术殿堂的穹顶;实验室里破碎的试管,撞开了真理殿堂的重门。我们的每一次恪尽职守,都在为这座圣殿添砖加瓦:邮差风雪中的足迹,连缀起隔绝的心灵版图;清洁工晨曦里的扫帚,守护着城市的尊严底线;我们此刻坚守的岗位,正是文明巨链不可或缺的铁环!

  五是因为我们在承担自己的角色中完成宇宙契约。苍茫天地间,人类不过须臾微尘。然宇宙赋予我们角色的同时,也赐予了对抗虚无的终极武器:当工匠将神魂注入器物,他便在时光长河中投下不朽的锚;当农夫把指纹烙进土地,他便在轮回四季里刻下生命的碑;当我们为所担角色倾尽心血,渺小肉身便化作永恒精神的容器!

  六是因为角色之担是宇宙法则的庄严敕令。看那银河悬旋:晨星若失其位,夜空便溃散成混沌的坟场;地球若卸其轨,万物将崩解为飘荡的尘埃;深谷幽兰若忘其香,春天便永远缺失一种心跳的韵律。日月星辰各司其职,方有宇宙的秩序森然;飞潜动植各守其分,乃成自然的壮丽交响。人之立于天地,岂能悖逆这亘古铁律?承担角色,是向宇宙法则俯首称臣,更是以觉醒之魂参与创世的壮举!

  七是因为角色之重是文明长河的永恒龙骨。A、燧人氏擎火 --> B、大禹镇涛--> C、孔子立教 --> D、张衡观宇--> E、今日你我--> F、未来苍穹。没有神农尝百草的担当,何来五谷丰登的基石?没有杜甫泣血的诗笔,何见苦难中国的脊梁?没有母亲缝补的灯火,哪有民族血脉的绵长?每个角色的铁肩,都曾扛起一个时代的闸门;每次尽责的躬身,都在文明长河中投下不灭的锚桩。当我们不负角色,便与屈原的求索同频,与玄奘的孤勇共振——渺小生命由此接通千年浩然正气,平凡人生瞬间获得历史磅礴的重量!

  八是因为角色之光是对抗虚无的神性冠冕。逃避者之殇,在台下蜷缩成影子;担当者之荣,于光中站成丰碑;逃避者之殇,问“为何偏偏是我?”担当者之荣,答“舍我其谁!”;逃避者之殇,血肉终委于尘土;担当者之荣,精神永铸入星河。你看敦煌石窟:那些无名画匠以毕生描摹信仰,黑暗洞窟里无人知晓他们的姓名。但当千年后阳光刺入,飞天衣袂拂过时光——所有亡佚的名字都在壁画中复活,每道线条都在呐喊:“我来过,我担当,我不朽!”这便是在角色中淬炼出的神性:当肉体湮灭,我们守护的孩子眼中仍跳动着我们的慈爱,我们缔造的秩序仍在护佑苍生,我们传递的火把仍在照亮寒夜。

  天地玄黄,自有其律——群星叛道则宇宙崩解,细胞惰职则生命消亡。为角色而活,是写入万物基因的神圣契约!所以说:承担角色而活,非为世俗褒贬,实是响应灵魂深处的古老召唤——以尘世角色为舟,渡存在之海;以平凡职责为剑,斩虚无之兽;以有限生涯为契,签无限庄严。当我们弥留之际回望此生,若见:经手之事皆烙印匠心,所处之位未辜负信任,所担之责已照亮同道——便可坦然笑对苍穹:此身虽朽,吾魂已融入人类精神的星河,与日月同辉,共天地呼吸!这,才是生而为人的至高荣耀与最深智慧。

  为角色而活,因我们本是远古篝火的传薪者,未来星海的铺路人,是祖先血脉的当代容器,后世文明的活体碑文。当我们扛起教师之责,便在稚童脑中植入破解未来的密钥;当我们践行医者之誓,正以血肉之躯阻挡死神的侵蚀;即便我们只是扶稳颤巍老者过街的臂膀,亦在那一刻让人类文明的温度上升了0.1摄氏度!角色在肩,我们便从飘萍化作大地;尽责而行,蝼蚁之躯可成撑天梁柱! 当我们在命运剧本中写下无愧的注解——这浩渺宇宙间,终有一束星光为我们加冕:“看啊,这才是顶天立地的人!”

  生命的华章,从不在于孤立的绝响,而在于万千角色在命运交响中奏响的和谐与担当。我们生而为人,便被赋予了多重身份:是子女,是父母,是伴侣,是公民,是创造者,是守护者……每一个称谓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个需要躬身入局的舞台。为承担角色而活,是灵魂对自身使命最深刻的觉醒与践行。它意味着在平凡岗位上的恪尽职守,在家庭港湾中的温情守护,在社会洪流里的正直担当。这份承担,并非桎梏,而是灵魂得以扎根、得以舒展的沃土;这份责任,并非重负,而是生命价值得以淬炼、得以升华的熔炉。当我们竭尽全力去演好属于自己的戏份,无论台前幕后,无论聚光灯下或寂静角落,那由内而外散发的光芒,已然点亮了存在的意义。

  纵使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那些在各自角色中倾注心血、坚守信念的身影,终将汇聚成人类精神穹顶下不灭的星辰。个体生命的价值,便在这一次次角色责任的完美交付中,融入了永恒流动的文明长河,谱写着生生不息、荡气回肠的人类史诗。这便是承担的力量,这便是为角色而活的崇高回响——在有限的生命里,以无限的担当,铸就了不朽的灵魂丰碑,并最终汇入那响彻寰宇的生命交响!

  宇宙如钟,唯各司其位方能运转不息;生命若星,唯担纲其责才可划破永恒。

  我们要拒做飘荡的游魂,以角色为锚定住存在之根;我们甘为文明的铆钉,在平凡处铸就不朽的神性。我们肩头的千钧重担,正是天地授予我们的王冠!(未完待续)

  2025年7月16日作于调研采访途中

  作者简介:熊绍君,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职称,为中国当代知名媒体人、著名正面思考者、激昂深度评论员、正量社会活动家、迥邃预判观察家、纵论思想家、宇观理论家、绍君体诗创立者、全国“今日帮扶〞活动策划创意者、倡导主推者、操作践行者。早年在省直单位供职,历任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省直机关马列理论小组成员、省政府新闻网(报)社长兼总编,后至中直单位工作,先后供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并担任总编、总监、主编等职,现为中央直属主流媒体频道(栏目)总监兼主编,国际艺术家与企业家刊网联盟名誉总编。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执着的事业心及非常深重的家国情怀,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多愁善感!他是个极富爱心怜悯心的人,心地非常善良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已在全国上下全面开展“今日帮扶”活动,现正在积极筹备“今日帮扶公益基金会”,他把自己有限工资和积蓄大都奉献给了弱势群体及需要帮扶的人,他要把人间大爱献给人类!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筑和乐,创造美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与追求,以“笔绘沧桑,文抨时弊;传播正量,讴歌美好;助力公平,维护权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为己任和使命,他才华横溢,能写善辩,公道正派,无私无畏,以直率敢言著称,为华夏真正脊梁与良心!他著述近六千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四千多篇,获奖一百多篇,作品散见或收录于国际国内四百多家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他现在非常繁忙,但依然坚持每天著述一万贰仟字和赋诗一至二首,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可敬可佩!他先后研读于六所知名高等学府及院所,学从三师,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论述深厚,观点鲜明,为国为民,已成一家之言,深受高层和网民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欧联华文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eztchdzx@163.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