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膛火苗映初心!江西宜春:驻村干部用“微改造”守护乡亲好日子

  ——一位驻村干部的帮扶手记

  “刘书记,过节好!新灶台好用又安全,太感谢您了,我们全家总算能安心吃顿团圆饭!”中秋夜的月光洒在村口,一通来自村民老郑的电话,让江西宜春袁州区飞剑潭乡殊桥村驻村干部的心里,漾起比月色更暖的感动。电话那头的笑声裹着乡音,连着老郑家灶膛里跳跃的火苗,也连着驻村干部心里沉甸甸的初心。

  还记得第一次走进老郑家中,斑驳墙角旁的旧灶台瞬间让人心头一紧:灶体爬满裂纹,烟道被熏得漆黑发亮,更让人揪心的是,干燥的柴火就随意堆在灶台边——哪怕一个火星溅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危险。老郑是殊桥村山口组的村民,2016年因妻子患病需长期治疗、两个女儿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压力大,被纳入贫困户;2018年,在教育帮扶减免学费、健康帮扶报销医疗费等政策支持下,一家人顺利脱贫。可看着这藏在生活里的“隐形风险”,驻村干部心里很清楚:“两不愁三保障”达标只是起点,让乡亲们不仅脱了贫,更能安心生活、舒心过日子、有尊严地过好每一天,才是驻村帮扶“下半场”该答好的考卷。

  “这灶台必须换!”没有丝毫犹豫,驻村干部第二天就跑遍集镇上的厨具店,对比款式、询问安全性、测试节能效果,最终选定了一款安全系数高、烧火省柴、操作简单的新式柴火灶。当安装师傅把崭新的灶台稳稳安在老郑家厨房,看着科学设计的灶膛、通畅不呛烟的烟道,还有被规整到安全距离外的柴火,老郑笑着摸了又摸灶台,驻村干部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彻底落了地。

  老郑口中的“安心”二字,听着简单,分量却千钧重。这方小小的新灶台,拆的是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架起的是党员干部与老百姓心贴心的桥梁;送的是一口能放心做饭的厨具,传递的却是“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关怀”的温暖承诺。如今,驻村工作队已经对全村所有脱贫户、监测户的家用设施开展了全面排查,像老郑家这样的安全改造,正一户户推进——这不仅是为了筑牢“防止因意外事故返贫”的安全线,更是要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守护好乡亲们日子里的“幸福感”。

  烟火寻常处,最见真情怀。老郑家灶膛里的火苗,映着乡亲们的笑脸,也照亮了驻村干部的前行之路。我们常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殊桥村的日子里,我更懂了这句话的分量:帮扶不是“完成任务”,而是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把群众的难处当成自己的牵挂。这份党群之间的鱼水情深,恰如灶膛里不灭的火种,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温暖传递,生生不息。(杨海峰)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欧联华文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eztchdzx@163.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