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不正,对家属失管失教……”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十四届全国政协原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原副主任齐扎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其中,通报还点出其“廉洁底线失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纵容、默许亲属利用其职务上的影响谋利。”大量违纪违法事实可以看出,家风不正,祸患无穷。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党风政风、民风社风。一个家的兴衰成败,在于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勤勤恳恳,在于子女勠力团结、勤奋好学、向上向善。良好的家风,不仅是一个家的精神血脉,也是家庭成员勤劳、朴实、善良的基本道德,也是崇德向善、崇廉尚俭的社会风气,更是中华民族诚信友善、和谐共处的源头活水。
安不忘危,预有准备,筑牢安家报国根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一个家而言,居安思危、深谋远虑,是事关这个家能否长久兴衰成败的诱因。人在顺境时,党员领导干部要随时保持清醒头脑,理性规划梦想与资产,谋划好每天、每月的“衣食住行、娱教医养、生老病死”等人生需求,以细水长流的安定筑牢家庭成员安居乐业的生活堤坝。都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拥有健康的体魄、如愿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平静的情绪、积极的心态,是一个家能够持续兴旺的根本条件。身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培养家庭成员熟练掌握野外生存、独立自主、炒菜做饭、吹拉弹唱、修修补补、创新创造等多种实用技能,提升家庭成员靠自己动手实现丰衣足食的综合能力;要通过合理合法合规的劳动、工作、理财,增强家庭经济收入基础和应对自身、外部风险能力,确保家庭在面对金融危机、通胀通缩等突发事件时,拥有自主回旋的进退空间。提前树立“事没发生,预留一手”思维,可为家庭的长期富足保驾护航,也可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提供永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传承勤俭持家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铭刻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智慧基因。日常生活中,要强化家庭成员的节俭节约意识和高效利用观念,从每滴水、每度电、每方气、每粒米、每元钱入手,加大对房子、车子、家具、电器、衣物等物品的爱惜与循环使用,理性消费、量入为出,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乱挥霍、不坑蒙拐骗、不吃喝嫖赌、拒绝乱借乱贷、注重耐用与实用、追求物尽其用。倡导自己动手做饭、适度点餐、光盘行动,远离跑冒滴漏、铺张浪费,遏制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等奢靡消费行为,从个人品行上保持追求物质的朴素无华,守护好家庭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经济,抵制浮躁诱导的消费文化、拍照打卡的吃喝玩乐,让知足常乐的传统美德在勤俭节约的家庭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法为家纲,行有尺度,守住遵规守纪底线。“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依法治国、遵规守纪是国家正规有序的底线,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安全准绳,更是事关家庭幸福的坚实护栏。保持对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尊崇之心和敬畏之心,是家庭这艘航船规避触礁搁浅的基本技能,也是千万个家庭齐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行动指南。《颜氏家训》、《民法典》等条文,明确了遵规守纪的细节。一个守规矩的家庭,家中必然秩序井然,成员间必然和睦相处、依规行事。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当把“遇事找法、依法办事”作为家庭成员的行为自觉时,家庭这个温馨港湾就能成为社会安定的“避风港”、心灵的“栖息地”。家庭在处理赡养义务、邻里关系、财产继承等敏感事务时,按照法律、法规、制度条文依规行事、依法而行,不仅可以保障每名成员的正当权益,还能维系家庭的长久兴盛。倘若家庭中有成员漠视法纪,不守规矩,则会把整个家庭拖入违法违纪的深渊,致使家族败落、家业凋零、亲情离散。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党和政府的公职人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公仆,更是家里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为父母,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关爱他人,子女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延续真诚待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良好的家风,犹如矗立在家庭港湾的指航灯塔,照亮家庭成员不断向前的明灯,导航每名成员驶向幸福的人生彼岸。良好的家风,是从一个个“家”开始,一步一步汇聚成“千万家”的“国”,最终成为全社会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富强文明的磅礴力量。
现如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中华民族的个个家庭都要自觉成为良好家风的培育者、践行者,用更真挚的思想认识、更扎实的具体行动,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发挥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的共建融合的功能,融入学校教育的配套课程,借助大众媒体的宣传途径,引领社风民风不断向善向上,让千千万万个“家”力量汇聚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伟力,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绚丽光辉。(邱建英、李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