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情长:援越抗美老兵赴越缅怀英烈之旅

  2025年清明节前夕,何炜大使率领使馆馆员、在越中资企业代表、文化新闻机构人员以及留学生代表,前往河内嘉林中国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越中友协副主席阮荣光等友好人士也一同参加。

  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高炮第六十三师援越抗美老兵、军旅作家《秘密出兵》的作者梅孝斌,以及九江市红色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回珠江,于2025年4月11日带领援越抗美老兵、烈属亲属和文艺工作者组成访问团赴越访问。全团共四十四人,来自八省十四市,包括九江、南昌、大余、鹰潭、武穴、太原、济南、襄阳、上海、兴化、苏州、诸暨、广州、深圳等地,开启了一场中越友好、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之旅。

  访问团成员在中越边境往返出入境时,双方口岸都为老兵开辟了快捷通道。在友谊关前,全体团员面朝北方,就像当年老兵跨出国门时一样,齐声高呼:“祖国万岁!祖国万岁!祖国万岁!”这赤子之声在友谊关上空久久回荡。在前往谅山的途中,公路两旁中越两国的红旗迎风飘扬,用中越两国文字书写的“长期稳定 面向未来 睦邻友好 全面合作”的红色横幅,在郁郁葱葱的绿荫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

  中越友好

  谅山是访问团此行的第一站。谅山旅游与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迎接了访问团,并向访问团赠送了鲜花,访问团则回赠了书法作品。4月11日,河内时间19点,访问团抵达下龙市,与下龙市退伍军人委员会共同举办了联欢晚宴。下龙市退伍军人委员会主任致欢迎辞,他感谢中国人民在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中所给予的支持,并表示越南人民永远感恩为越南人民流血牺牲的中国军人和烈士的亲人。

  梅孝斌团长致答谢辞,他说:“我是高炮六十三师援越抗美老兵,1965年8月1日,高炮六十三师是首批入越的高炮部队,我们担负着友谊关至河内的防空作战任务,谅山、克夫、宋化、外苏等地都留下了我们战斗的足迹。‘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祝愿中越友谊万古长青。”

  访问团还向下龙市退伍军人协会赠送了书法作品——“同饮一江水 越中情谊深”。86岁高龄的援越抗美6支队老兵、湖北省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友华现场作画,并将国画《竹》赠送给下龙市退伍军人协会。

  在璀璨灯光的映照下,宾客们品尝着美味佳肴,觥筹交错间洋溢着欢声笑语。台上台下同声歌唱、翩翩起舞。“大海航行靠舵手……”“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国经典歌曲,在国内或许久违,但在异域他乡却久久回响。一曲“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胡志明,毛泽东”将联欢晚会推向高潮,唱出了中越人民友好的心声,共同祝愿中越友谊世代相传。

  4月14日,访问团在河内巴亭广场观看了升旗仪式,之后瞻仰了胡志明陵。14日恰逢星期日,很多中小学生来到巴亭广场排队等候,现场人头攒动,仿佛整个城市的人都聚集在这里。笑容满面的小学生纷纷向访问团伸出大拇指,不停地用中文喊着“您好”,还和老兵们合影留念。稍作等待后,越方让访问团优先进场。随后,访问团参观了胡志明旧居和越南军事博物馆。

  铭记历史

  一支队(铁道兵二师)入越后,根据中越两国政府协议,担负起了河内至友谊关(简称河友线或北线铁路)抢建“三轨”铁路的任务。所谓三条轨铁路,就是在一根枕木上按照米轨轨距和标准轨距(1.435米)铺设三根钢轨。

  老兵们来到谅山市梅花大桥,此桥长143.2米。年事已高的老兵们先后走上梅花桥,凝视着桥下悠悠流水,波光粼粼,伴着轻柔的潺潺声流向远方,让人沉醉其中。之后,老兵们又在三轨铁路上缓缓前行,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1967年8月13日7时,美军先后出动数百架轰炸机,对9团防区的11个目标进行轰炸,梅花大桥被炸断。12连一个班奉命奔赴现场抢修,在进行现场清理时,水中一枚定时弹突然爆炸,班长等七位战友不幸牺牲,多名战士光荣负伤。但伤亡并没有吓倒英雄援越抗美老战士,他们尽快抢救了负伤的战友,打捞了牺牲烈士的遗体,继续投入战斗。

  14日凌晨,数批敌机又趁着浓雾的掩护,对抢修大桥的人员进行偷袭,正在水中作业的11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奇穷河。一位老兵流着泪水,虔诚地双手捧着鲜花放在三轨上。

  谅山三清洞,时过境迁,旧貌换新颜。如今已成为道教旅游圣地,山势巍峨、植被葱郁。走进洞内,氛围宁静,越往里走越幽深,光线昏暗,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谁能想到,援越抗美轮战部队指挥官就是在这偌大的山洞中下达一道道向敌机开火的命令,又是从这里向祖国人民频频传出捷报。援越老兵重返战地,让古稀之年的老兵们难以忘怀,那是一段曾经付出鲜血、青春,为之刻骨铭心的激情岁月,是一段关于生命、友谊和战争的回忆。是32万中华热血男儿,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越人民友谊的华章。

  缅怀英烈

  4月14日,访问团来到安沛安平镇朗达烈士陵园祭祀援越抗美英烈。高炮63师607团、67师、65师、64师曾经战斗在安沛地区,朗达烈士陵园共安葬援越抗美烈士132位,其中有九位是九江烈士。访问团团员、山东济南的陈田俊是67师陈心良的女儿,她等待了59年,第一次给父亲上香磕头,圆了为父亲扫墓的梦。高炮六十三师607团黄永龙烈士的妹妹黄继红、兰海平的儿子兰鸿已多次来到朗达烈士陵园。同一天牺牲的战友有28位。

  1966年5月31日,美军出动100多架F - 105对安沛地区高炮六十七师619团四连、高炮六十三师607团五连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两个连队全体指战员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浴血奋战3个多小时。619团四连负伤官兵百余人,连长桑家贵等21名战友英勇牺牲;607团五连负伤官兵46人,7位战友英勇牺牲。激烈的战斗历时3个多小时,共击落敌机16架,击伤10架,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打出了国威军威。中国军人在越南安沛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了一个血红的日子——“5·31”。

  战斗结束后,中央军委予以通报嘉奖,嘉奖令指出:“5月31日这一仗打得很英勇、很顽强、很出色,是我高炮入越作战以来战果最大的一次战斗……特予以通报嘉奖”。昆明军区也颁发了嘉奖令:607团五连集体一等功,黄永龙、兰海平、林阿雨、梁肇年四人荣获一等功。

  祭祀活动开始,团员们在朗达烈士陵园排好队,在领队李亮的主持下,老兵烈属抬着花圈拾级而上,将六个大花圈放置在主碑前。老兵、烈属供上水果、香烛、酒水,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向烈士默哀,团长梅孝斌宣读《祭文》:

  “拂去硝烟尘灰,迎来和风轻雷。四十余载春秋,今又桃红柳翠。

  梦中几度萦回,唯见昔日坟堆。挥泪祭祀英烈,聚首越南安沛。

  ......

  天幕低垂,万籁同悲,红河呜咽,青山拜跪。

  烈士们的名字将与天地永存,烈士们的音容将为日月增辉。

  战友们啊,我们活着的,终其一生,无怨无悔。

  祖国人民啊,该怎样向烈士告慰,只请记住:

  安葬在这块土地上每一位中国烈士的墓位。

  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忠魂告诉后辈,

  是援越抗美战士的鲜血和生命,

  铸就了中越人民友谊的丰碑!

  亲爱的援越抗美烈士们,安息吧!”

  祭祀仪式完毕,老兵、烈属为烈士扫墓。

  结束语

  虽然如今硝烟已经散去,但援越抗美老兵和烈士亲属自费跨国祭祀战友和亲人。自2004年开始,年年都有援越抗美老兵多批多次组团扫墓,20余年来,这虽然是一个特殊的民间群体活动,但就像蜿蜒流淌的涓涓细流,必将汇聚成中越人民友好交往的奔涌长河。(文/梅孝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欧联华文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eztchdzx@163.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