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冬龙的人生,是一部充满热血与温情、拼搏与奉献的奋斗传奇。从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到军人岁月的坚毅刚强,再到公务员生涯的兢兢业业,直至退休后投身红色文化传承,每一段经历都镌刻着他独特的印记,见证着他不断成长与蜕变的历程。
1990年,詹冬龙正值青春年少,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踏入了内蒙古雷达部队,成为一名普通战士。部队的生活艰苦卓绝,环境恶劣,训练强度大,但詹冬龙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咬牙坚持了下来。他积极参加各种军事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技能,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步成长为团职干部。在20年的军旅岁月中,他立下赫赫战功,六次立功,多次获评优秀基层主官、优秀机关干部。
军队的大熔炉不仅铸就了他的钢铁意志,也培养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军队时,詹冬龙就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组织开展 “节省一元津贴,奉献一片爱心” 活动,带领战友们资助驻地老人长达20多年。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看望老人,帮他们打扫房间、购买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解闷,给老人们带去温暖和关怀。在与老人相处的过程中,詹冬龙感受到了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也更加坚定了他投身公益的决心。
2010年,詹冬龙转业从政,进入九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局任职。从军人转变为公务员,角色的转换并没有让他感到不适应,反而激发了他更高的工作热情。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在军队中养成的优良作风带到工作中,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在分管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工作时,詹冬龙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他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动九江市一村一品龙头企业发展。他还牵头组织全国一村一品博览会,为九江市的特色农产品搭建了展示和销售的平台,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任职期间,詹冬龙多次荣获 “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 等荣誉称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继续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然而,在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后,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提前退休。在他看来,权力和荣誉都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他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退休后的詹冬龙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公益事业中。他担任九江市红色文化促进会会长兼党总支书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红色教育活动。他带领团队深入学校、社区、企业,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詹冬龙还非常关注困难党员和群众的生活。他经常组织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慰问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困难党员和群众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在公益事业方面,詹冬龙更是不遗余力。他坚持16年前往和合乡敬老院送温暖活动,带领同村复转退伍军人,为家乡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新棉被、过年糕点、洗漱用品等生活物资,陪老人们聊天,给他们表演节目,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他还为都昌太阳村困境儿童筹集物资,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
詹冬龙的人生经历丰富而精彩,他在不同的角色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坚守初心,勇于担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递爱与温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万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