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兴国:三味“真火”,用心烹好校园餐

  “现在同类型的饭菜比以前少了一元多,价格降了,菜品更丰富了,吃起来也更有味了。”近日,兴国县思源实验中学学生小朱端着香喷喷的饭菜,在食堂餐桌旁大快朵颐。这是该县开展校园餐整治工作以来取得实效的一个生动影子。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兴国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使命感,从源头上把控、操作上监控、资金上监管,多措并举点燃三味“真火”,烹好每一顿校园餐,真正让每一分钱都吃进学生嘴里,推动校园餐整治工作走深走实,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整治带来的实在成效。

  真抓实干,联抓共管,点燃“责任之火”

  自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兴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通过专题调度会、警示教育会、现场调研等形式推进整治工作,强调要以最高规格、最严举措、最强合力的标准真正把校园餐办成放心餐、良心餐、廉洁餐。

  作为校园餐主管单位,兴国县教体局主动担责,工作前置,制定校园长工作任务清单,全面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通过建专班、找线索,整合各类审计、督查反馈的问题,举一反三开展拉网式排查,共发现问题558个,全部建立台账并按期销号整改到位。此外,该县还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由教体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驻点对营养餐配餐中心进行监管;由教体局、公安、交管、城管、市监等部门分六个检查组对校园及周边安全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由县纪委牵头,会同教体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对全县各学校校园餐开展全覆盖排查督导。

  “从县委、县政府的统筹调度,县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学校的全流程监管,供餐企业的责任压实,校园餐治理没有局外人,都在尽洪荒之力。”县校园餐整治专班的一位工作人员有感而发。

  真材实料,把控细节,淬炼“匠心之火”

  “把菜品当人品,诚信经营,把饭菜质量视为我们的生命线。”日前,兴国县第七中学校园餐承包商蔡先生在员工培训中再三强调。校园餐的食材品质是源头,如何牵住校园餐工作的“牛鼻子”?兴国县全链条控好“食材源”,由县教体局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与部门监管责任,摸清学校食堂供货商及供应品种底数,将大宗食材连锁供应商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建立食材进校园“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信息公示公开制度、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完善了“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治理机制。

  长久、规范做好校园餐工作,食堂管理是保障,兴国县全过程建好“制度墙”,把紧了校园餐工作的“方向盘”。该县完善建立《兴国县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手册》,内含25项制度,形成了全流程、全链条管理闭环。由县纪委县监委牵头制定《“校园餐”风险防控和品质保证监督监管操作指引》,通过“一三四五六”工作法,具体指导“怎么办、怎么管”,确保校园餐管理规范化、精准化。此外,投入资金354.5万元,在全县建成“互联网+校园食品安全数字监管”智能监管平台,确保食材监管覆盖从进入食堂到端上餐桌所有流程。

  真心实意,温暖守护,传递“关爱之火”

  “每天中午,都有免费汤品提供,一碗热腾腾的汤喝进肚子里,可以温暖孩子们一整个下午。”兴国县兴莲中心小学校长刘伟向笔者介绍,学校汤品根据季节和学生的营养需求合理搭配,冬季提供冬瓜汤、萝卜汤,夏季将变换为紫菜蛋汤、绿豆汤等,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菜品价高质不优,一度是学生及家长的聚焦点。兴国县在提质降价上拿出真招实招,最大限度让老百姓感受专项治理的“强风劲吹”。全县4所公办高中开展提质降价行动,推出特价饭菜让利于学生。幼儿园、小学、初中各学段在确保安全营养的前提下,义务教育学校早晚餐全部降价1元,幼儿园在原基础上下降10%。据统计,全县每年减轻家长负担可达千万余元。

  学生餐口味怎么样?是否满足学生需求?只有和学生同坐一桌、同喝一碗汤、同吃一锅菜才有发言权。兴国在全县选取31所学校分组、分类别开展早中晚餐问卷调查,创新推行“四方”陪餐制度,要求做到“三个一律”,即教体局包校干部进校一律做到必须看校园餐、必须进食堂后厨、必须下整改通知单、必须陪餐;学校行政干部和食堂管理者一律做到每天三餐必须陪餐,做好陪餐记录与反馈意见;学校一律做到每月不定期邀请家长到校陪餐。“四方”陪餐制度的实行,有效筑牢了校园餐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切实守护了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黄辉、周新兴、谢海春)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欧联华文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eztchdzx@163.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