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能涌流江河 业内专家云集共话船舶产业新赛道

人民网福州10月14日电 (林盈、黄东仪)我国内河水系发达,水运资源丰富,内河船队规模和货运量常年居世界首位。当前,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国内电池等绿色动力产业的升级迭代,船舶产业的绿色转型之势渐盛,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也促使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赛道崭露头角。

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10月13日,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举办之际,以“共研绿色动力 共享双碳未来”为主题的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专题论坛在福州举行。当天,来自国内外的内河船舶权威专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共同就时下沿海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路径展开探讨,剖析产业生态,分享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和示范应用。

“讨论内河的绿色智能发展,电动船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袁成清介绍,当前国际上推行的排放规则对绿色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促使国内船舶业要想尽办法减少排放,清洁能源成为主流选择。在他看来,电动船正是推动航运减排的切实有效抓手。

袁成清介绍,2019年以来,我国电动船舶的数量明显增加,在2023年初突破200艘。从效果上看,电动船舶的减排效果、低噪音等优势明显。他认为,国内电动船舶产业发展需要关注船用电池系统、电池管理、船舶推进器配置、换电与电池回收等关键技术难点。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光耀也表示,“双碳”目标提出后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跟进了配套政策,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势头很迅猛。电动货轮、纯电动拖轮、纯电池充电船、换电集装箱船、电磁动力船等形式多样的新能源船舶陆续投用。不仅仅是在京杭大运河、汉江、珠江、闽江等流域,包括赛里木湖、千岛湖等封闭湖区也开始出现电动船的身影。他认为,目前我国内河电池动力船舶控制、操作、管理已呈现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船级社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罗肖锋则从政策、技术发展、安全理念、船舶数字化等方面分享行业观察。他认为,从长远来看,电池的发展将引领行业发展进程,动力系统的控制也要从传统的规范控制向着数字化转型。同时也要重视电动船舶检验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贯彻电池动力安全理念,构建数字化规范体系、电动船舶数字化辅助检验系统等数字化解决方案。

当天还有多位行业企业代表从应用角度,就产业发展实践进行了分享,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模式互鉴等方面,为推进我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迈向高端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建言献策。

嘉宾认为,要深化全球内河船舶产业链交流合作,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断提升内河船舶行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走向研发高端化、技术现代化、产业绿色化的美好未来。

此次论坛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协办。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欧联华文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eztchdzx@163.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